PG电子
News

PG电子下载63年相守定格最美军礼——新邵县志愿者为抗美援朝老兵夫妇补拍“迟到”的婚纱照
8月1日清晨,新邵县雀塘镇黄泥新村的一个农家校园里,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。
93岁抗美援朝老兵罗均成坐在藤椅上,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褪色的军徽,妻子刘可群在身旁细心地为他整理衣襟。
当新邵县大同公益志愿者捧着精致相框走进院门时,两位老人见到迟到了67年的婚纱照,浑浊的眼睛里瞬间泛起了清亮的光。
相框里,罗均成身着熨帖如新的军装,胸前的军功章在柔光下闪着温润的光泽,虽已是鲐背之年,坐姿却依旧挺拔如松,依稀可见当年跨过鸭绿江时的英气;刘可群身披绣着牡丹纹样的红色中式喜服,嘴角的笑意从眼角眉梢漫溢开来,像极了当年在村口目送丈夫归乡时的模样。
时光回溯到1950年的冬天,18岁的罗均成光荣参军。1952,罗均成怀着“保家卫国,义不容辞”的坚定信念,义无反顾踏上朝鲜战场。在一场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中,他冒着枪林弹雨将负伤战友拖回掩体,荣立个人三等功;次年春天的一次轰炸中,一块弹片嵌入他的头部,至今仍在阴雨天隐隐作痛。
1957 年,罗均成带着一身伤痕和军功章,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,扛起锄头成为一名普通农民。1958年麦收时节,经媒人牵线,罗均成与邻村的刘可群在晒谷场初见。随后,相知相爱,终成眷属。
新婚之夜,刘可群摸着丈夫头上的伤疤轻声问:“疼吗?” 罗均成握住她的手憨憨地笑:“以后有你在,就不疼了。” 这双手一握,便是 67 载春秋。
从集体劳作的田埂到分田到户的菜园,从养育五个子女的辛劳到孙辈绕膝的安逸,他们的生活里有过缺衣少食的窘迫,有过子女求学的奔波,却从未红过一次脸。
“去年冬天走访时,罗爷爷颤巍巍地说‘这辈子最对不住老婆子,连张合影都没拍过’,这句话让我们心里很不是滋味。”新邵县大同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何付祥摩挲着相机背带说,团队当即决定要为这些在战火中守护家国、在平凡中坚守爱情的老兵伉俪圆一个婚纱梦。志愿者们特意从县城借来军装和礼服,邀请专业摄影师下乡,用镜头为时光补写浪漫。
今年建军,新邵县59位抗美援朝和抗战老兵都收到了志愿者送来的慰问金和慰问品。其中,5对老兵夫妇穿上珍藏的军装或崭新的礼服,在自家小院里拍下了迟来的婚纱照。
夕阳为黄泥新村镀上金边,罗均成将婚纱照摆在堂屋最显眼的位置,与墙上的“光荣之家”牌匾相映生辉。刘可群凑近他耳边轻声说:“老头子,这张照片,比当年你从朝鲜寄来的平安信还珍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