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G电子
News

PG电子APP北京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报五类高发诈骗作案手法!
今年以来,在公安部和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北京警方深化落实“四专两合力”总体思路,以“专业+机制+大数据”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牵引,充分发挥统筹牵动作用,一体推进严厉打击、综合治理,并将精准宣防作为降发案、减损失最直接、最快速、最有效的手段,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反诈模式,在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支持下,持续掀起全民反诈、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,取得明显成效。
随着暑期临近,广大市民群众即将开启假期模式。需要提示的是,不管大家如何安排暑期活动,防骗这根弦不能松。从历年发案情况看,暑期有五类电信网络诈骗高发警情,需要大家警惕防范。
暑期是学生兼职的高峰期,因学生社会经验不多、警惕性不足,易陷入兼职刷单诈骗的陷阱。兼职刷单诈骗,是指诈骗分子通过网上网下各种渠道发布虚假兼职广告信息,吸引想做兼职的人入群参加刷单等任务,一开始发放小额佣金,骗取受害人信任后,进一步诱导其下载涉诈APP,通过做“大任务”来赚大额佣金,并采取各种理由让受害人不断加大投入的诈骗。
一是吸引关注。诈骗分子通过短信、电话、群聊、网站、短视频平台、快递、街面广告等多种渠道,发布招募刷单、点赞、推广人员等广告,以“兼职刷单轻松赚钱”“高薪兼职”等吸引关注,诱导事主添加微信或QQ好友,并进入所谓的“兼职群”。
二是骗取信任。当事主完成首单或小额垫资购物任务后,诈骗分子会按时兑现小额返利,以骗取事主的信任。当受害者因多次收到小额返利而放松警惕后,诈骗分子会制造投入越大收益越大的假象,让同伙在群内或聊天界面晒出“丰厚报酬”,大量发布“收款到账截图”“佣金结算记录”,以诱导事主下载涉诈APP做“大任务”赚大钱。
三是实施诈骗。当事主获得大额返利想提现后,诈骗分子通常会以“操作失误导致账户冻结”“系统升级需缴纳保证金”等为由,要求事主充值解冻,不断诱导事主连续转账,当受害人发现被骗时立即断联。
张某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了一个折叠小风扇,收到货后发现风扇故障便联系售后。对方让张某扫描快递盒内的二维码,后进入聊天界面,并给张某发来一条不明网络链接。张某通过点击链接下载了一款APP,客服称可通过观看短剧补发风扇或赚钱,并将张某拉到群内诱导其做任务。张某做完多单任务领取佣金后均提现成功。这时,群管理员称将要做组合单,必须完成4单才能提现。张某按要求陆续加大投入后,群管理员以“操作失误”、“账号被冻结”等为由,诱骗张某不断向指定账户转账,但这次张某迟迟未能收到返现,方知被骗。
暑期是群众出行的高峰期。机票退改签诈骗,是指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者购票信息后,冒充航空公司客服,以飞机故障、航班延迟为由,主动提出退款、理赔或改签服务,诱导受害者点击链接进而实施诈骗。
一是骗取信任。诈骗分子非法获取受害者购票信息后,冒充“航空公司客服”“机场工作人员”与事主联系,因能准确说出事主姓名、身份证号码、购买航班的有关信息,容易骗取事主信任。
二是抛出诱饵。为让事主相信,诈骗分子还会引导事主点击其提供的短信链接查询“航班信息”,获得事主信任后,立即谎称“航班因故障或天气原因延误或取消,需要受害人改签或退票,并主动提出给予赔偿金或“可退赔保险费”“协助申请延误补偿”等。
三是实施诈骗。事主根据诈骗分子的要求,下载涉诈APP、指定软件或登录虚假网站。诈骗分子会以“转账激活账户”“转账确保理赔通道畅通”“缴纳手续费”等为由,要求事主向指定账户转账,通过这些带有屏幕共享、远程控制等功能的涉诈APP或软件,套取受害人银行卡账户、密码、验证码,将事主卡内资金全部转出。
翟某接到一个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,称其购买的中国民航机票因飞机故障延误,可以自行改签,并许诺给翟某和其母亲每人理赔300元。翟某欣然同意,并根据对方指引下载了一款聊天软件进行视频会议。对方称“为了账户信息安全,涉及理赔金额需要全程录制”,便要求李某打开屏幕共享功能,在线指导其操作。翟某共享屏幕后,对方要求其逐个点开手机银行APP并输入验证码,随后翟某银行卡中的钱被分3次转走。
暑期是演唱会举办的高峰期,部分群众因购买演唱会门票被诈骗。购买演唱会门票诈骗,是诈骗分子利用歌迷急切购票的心理,在各类社交平台或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虚假门票信息,以“中介费”“保证金”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汇款实施诈骗。
一是寻找目标。诈骗分子在二手交易平台或社交平台发布虚假演唱会门票信息,通常声称“有内部渠道”“含泪低价转让”“先付款后出票”“现场交易”等,吸引买主上钩。
二是虚构交易。诈骗分子要求事主添加微信、QQ或者小众聊天软件好友,要求事主发送购票身份信息,收取定金或票款。
三是实施诈骗。诈骗分子有的收到票款后便失联;有的以“未按要求备注导致购票失败要退费”、“支付订单失效或超时、资金被冻结”等为由,让事主点击其提供的退费链接、扫描二维码或下载含有屏幕共享、远程控制等功能的涉诈APP。如事主点击登录,骗子诱导事主开启屏幕共享功能,让事主填写银行卡账号、密码、验证码,进而盗刷卡内全部资金。
张某在家中浏览闲鱼APP,发现一售卖演唱会门票的商户,后商户让事主加其QQ,并在QQ中指导事主下载了所谓的“大麦”APP。在“大麦”APP内聊天过程中,商户客服推送了网络链接,张某点击链接后,网页跳转到付款页面,张某在该付款页面支付1900元。结果,网页又跳转到“中国银保监会”客服页面,“中国银保监会”客服表示付款失败并要求事主下载“专家宝”会议APP,以解除失败付款为借口指导事主继续转账28000元。连环操作后,造成事主共计被骗29900元。
这类诈骗暑期高发,受害对象主要是喜欢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群体。这类诈骗,诈骗分子在游戏社交论坛、游戏交易平台或社交平台上寻找目标买家或卖家,并引导事主进入虚假交易平台或钓鱼网站,最后以资金冻结或操作失效等为由,诱导事主向指定账户转账实施诈骗。
一是寻找目标。诈骗分子在游戏交易平台、社交论坛、QQ群发布买卖游戏账号、装备等信息,通常以“高价收购账号”、“稀有装备急购”、“超低折扣出售道具”等话术吸引买主。
二是骗取信任。诈骗分子以更方便、更便宜等为由,引导事主到其指定的虚假交易平台交易,模拟真实交易流程,通过后台技术生成“资金已到账”“交易完成”等虚假提示,甚至展示伪造的平台资质或 “用户评价”,使事主误以为交易已成功完成。
三是实施诈骗。当事主尝试提现时,平台会以“银行卡信息填写错误导致账户冻结”“需充值等额资金解冻”“缴纳交易手续费”等为由,要求事主向指定账户转账。若事主按要求操作,诈骗分子会继续以“解冻流程失败”、“资金被冻结需二次验证”等借口继续索要更多资金,直至受害者意识到被骗。
大学生梁某在网上挂卖游戏账号时,对方要求进入指定平台交易。梁某在指定平台交易后,确实看见有到账信息,但提现到银行卡时却显示账号异常被冻结,需要进行充值解冻。梁某按对方提示充值后仍无法提现,直至充值到2万元才发现被骗。
暑期这类诈骗高发。诈骗分子伪造机构退费的官方文件,以快递信函、群发短信或社交平台私信等形式发送给受害者,诱导受害者添加虚假客服人员,引导被害人在虚假平台操作退费或向指定账户充值转账的诈骗。
一是发送信息。诈骗分子通过伪造“某某培训机构”等官方文件,以快递信函、群发短信或社交平台私信等方式向目标群体发送“退费公告”。
二是骗取信任。诈骗分子在公告中会添加“勿信电话”“短信通知”等正向提示性语言,并在社交群、聊天界面安排“托儿”发布“已收到退款”的虚假截图和聊天记录,编造“多人成功退费”信息,吸引事主。
三是实施诈骗。“客服”以“办理退费需下载官方APP”“绑定银行卡验证身份”“充值小额资金激活账户”等为由,引导受害者进入虚假平台进行诈骗。
1.陈某收到某培训机构退费公告,显示“机构能力不足经营不善”“资金链断裂”“清退所有学费”“添加客服QQ办理”等内容,公告单上还有机构信用代码、地址等详细信息。陈某通过公告单上的二维码,添加客服QQ,根据客服发来链接下载了APP,并绑定银行卡进行充值。此时群里有很多所谓的“家长”陆续发布了“已收到退款”的信息,陈某因此打消了顾虑。正当她准备充值时,却收到了反诈中心的紧急预警信息,才避免了资金受损。